分析:2030年代初 台積美廠產出僅會占營收1/3

MoneyDJ新聞 2025-04-01 14:22:3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

根據分析師估算,台積電(2330)在亞利桑那州的所有晶圓廠完工後,僅會佔該公司2030年代初總營收的約三分之一,遠不如台灣產出。

金融時報(FT) 31日報導,對於加碼投資的1,000億美元究竟會以多快的速度支出、具體要花在哪些建設,台積電並未明說。該公司僅表示要額外打造三座晶圓代工廠,加上兩座先進封裝設施。

相較之下,台積電五年前在川普第一個任期首度承諾要赴亞利桑那州建廠時,卻直接訂定開工時間表,並說明要導入哪一代製程、開始商業量產的時間以及明確的產量目標。台積電2022年底將投資計畫擴大至400億美元、之後又於2024年4月加碼至650億美元時,也提供類似的建廠細節。

熟知台積電詳情的人士透露,台積電額外投資的1,000億美元僅是長期規劃的預估成本,白宮的聲明更多的是表態、而非確切承諾。

事實上,台積電在美國的擴張速度仍遠不及在台灣的投資規模。台積電此前曾表示,計畫在台灣增建10至11座晶圓廠。根據Bernstein證券估算,即便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全面投產,到了2030年代初期,其產值最多也僅占台積電總營收的三分之一。

美國銀行大中華半導體研究總監Brad Lin則表示,「若1,650億美元的投資規劃全部投入,最終產能可能達到台積電2026年底先進晶片產能的23%至28%」。不過,由於建廠需要花費的時間將遠超2026年底,屆時的實際占比「應該會更低」。他說,「我不認為世界上有哪間公司能同時擴充六座晶圓廠,尤其是在美國」,直指設備與人力恐面臨瓶頸。

英特爾(Intel Corp.)前執行長季辛格(Pat Gelsinger)曾表示,台積電雖向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承諾要對當地先進晶圓廠加碼投資1,000億美元,但此舉還是無法重振美國的晶片製造業。他指出,「台積電所有研發作業都留在台灣,他們尚未宣布要搬遷。」「除非次世代電晶體技術是在美國設計,否則美國不會取得業界領導地位。」

值得注意的是,輝達(Nvidia Corp.)執行長黃仁勳(Jensen Huang)最近除了否認要跟台積電合夥投資英特爾,也未承諾要採用這家美國半導體巨擘的晶圓代工服務、僅說還在審慎評估中。

Moor Insights & Strategy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 3月20日透過社交平台X指出,從上述說法可以看出,黃仁勳並未承諾要站隊英特爾。事實上,黃仁勳每次都說,他會定期評估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(Intel Foundry)。

Moorhead相信,在可預見的未來,黃仁勳將全心投入台積電,他會頻繁使用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代工廠。畢竟,這不只涉及電晶體,而是跟整個生態習習相關。

(圖片來源:白宮)

*編者按 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 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 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
投資注意事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