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eyDJ新聞 2025-08-15 10:12:18 張以忠 發佈
近年電子組裝廠積極切入AI伺服器領域,逐步擺脫過往對PC或智慧型手機營收高度依賴的結構。包括像鴻海(2317)、廣達(2382)、緯創(3231)及緯穎(6669)等業者,由於投入時間較早,因此在AI伺服器市場爆發之際,能迅速因應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(CSP)的需求,搶下關鍵訂單,成為輝達最新架構伺服器或是CSP自研晶片伺服器的主要供應夥伴。隨著AI伺服器出貨比重拉高,這些業者的業務結構發生顯著轉變,擺脫低價值含量的手機組裝或PC比重過高的負擔,推動獲利大幅改善,也讓市場對其評價同步調升。
這些AI伺服器主要供應商近年財報表現呈現三級跳,從OpenAI的ChatGPT進入大眾視野的2022年底開始到2024年,隨著CSP大廠不斷擴大資本支出以支持AI應用的高速膨脹,也帶動組裝廠的獲利能力明顯躍進。
廣達早在2000年就開始布局雲端伺服器,隨後雲端產業爆發順勢掌握一線巨型客戶,並在2016年投入AI伺服器,隨著生成式AI爆發,廣達也獲得最前沿GPU架構伺服器的主要供應商資格。翻開財報,廣達2024年獲利較2022年翻倍,今年上半年在高基期以及匯率衝擊下,年對年仍有雙位數增幅,創歷年同期新高。
鴻海的股本則是廣達的2.6倍,且占營收大宗的iPhone組裝業務近年成長動能漸緩,不過儘管如此,仍得益於AI上游零組件以及AI伺服器貢獻放大加持,加上致力於供應鏈垂直整合降低成本,帶動獲利率逐年攀升。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864.69億元、年增51.56%,同創歷年同期新猷,EPS為6.23元。
而屬於同集團緯創、緯穎則是分進合擊,緯創在GPU基板取得主要份額加持,並且斬獲品牌伺服器客戶AI伺服器大單,緯穎則是在ASIC伺服器取得先機,再回攻GPU伺服器,近年財務表現上,雙雙在獲利率有顯著的成長,今年上半年同創歷年同期新猷。
供應鏈指出,AI伺服器的進入門檻不低,AI晶片廠商評估合作對象時,會特別重視EMS廠的研發能力、垂直整合程度、自動化及全球布局實力。隨著AI伺服器架構設計日益複雜,生產成本不斷提高,加上AI訓練耗時甚長,一旦發生硬體故障,可能導致訓練重來,嚴重影響時程。因此,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成為供應鏈中不可妥協的關鍵,這也是AI伺服器與一般ICT產品的重要差異所在。
在各家廠商的AI伺服器展望中,鴻海預期第三季AI伺服器年增將逾170%,其中機櫃出貨季增達三倍,且新舊產品世代轉換順暢,第四季動能將持續攀升,全年相關營收有望突破兆元,並延續至2026年。
廣達認為AI伺服器需求依舊強勁,客戶正從GB200過渡至GB300平台,9月起逐步放量,全年營收年增維持三位數,並持續鎖定總伺服器營收七成占比目標。
緯創方面,新舊平台轉換比以往順暢,7月已開始出貨新平台產品,後續動能可望逐季增溫,全年表現將顯著優於去年。至於緯穎,GPU伺服器布局逐步見效,GB200伺服器自下半年起貢獻營收,來自馬來西亞YTL集團及美系客戶的訂單將陸續挹注,同時在ASIC伺服器領域憑藉穩固的客戶基礎與量產經驗,隨大型企業自研AI晶片趨勢興起,營運動能將再上層樓。
(圖:shutterstoc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