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爾:18A進入風險試產、客戶認證足夠成熟

MoneyDJ新聞 2025-04-02 12:41:1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

英特爾(Intel Corp.)宣布先進製程「18A」已進入風險性試產(risk production)。此乃關鍵生產里程碑、顯示該製程已來到初步少量試產的階段。

Tom`s Hardware、Wccftech報導,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資深副總裁Kevin O`Buckley 1日在「Vision 2025」會議上宣布這項消息,並表示「風險性試產的重要性在於,這項科技的發展已來到穩定期。」「我們的客戶已經認證,18A製程對其產品來說已足夠成熟。」

O`Buckley表示,現在英特爾將開始風險試產,從日產數百片擴充到數千、數萬片,最終達到數十萬片的規模。因此,風險試產的目的是擴大量產規模,除了確保技術能力外,還要確認英特爾具備大量生產的能力。

何謂風險試產?這個階段通常發生在正式量產前,涉及初步的少量生產,目的是評估製程的可製造性和效能,之後才會推進到主流市場。這麼做是為了找出生產線上的缺陷,乃攸關特定製程良率與效能的決定性因素。透過風險試產,英特爾將驗證所有指標,最終把生產規模擴充至「大量生產」的等級。

英特爾尚未說明,18A製程進入風險試產,究竟是為了自家的「Panther Lake」處理器,抑或是要服務外部客戶。該公司之前曾說,Panther Lake預定今(2025)年稍晚量產,由此推估,這款處理器很可能是18A製程進行風險試產的主要對象。

英特爾(Intel Corp.)新任執行長陳立武(Lip-Bu Tan) 3月31日下午曾在「Intel Vision 」大會表示,英特爾會繼續投入18A與14A先進製程的研發工作,預計今年下半18A就能進入量產期,屆時將用來生產內部研發的次世代Panther Lake處理器。「我們是唯一一家同時設計、製造先進晶片的美國公司,扮演了重要角色。」他補充說,英特爾期待跟川普政府密切合作,將尋求華盛頓當局協助「我們做必要的事」。

陳立武將投入打造「偉大的晶圓代工事業」,這需要跟「兩到三家非常重要的客戶」建立良好關係。他說,英特爾將「仰賴他們提供協助」。陳立武並未透露究竟是哪些客戶,輝達(Nvidia Corp.)、蘋果(Apple Inc.)尚未答應要委託英特爾代工晶片。

(圖片來源:英特爾)

*編者按 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 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 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
投資注意事項